原发性肝癌致下腔静脉阻塞的介入治疗
来源: 2007-12-19 20:47:50
 
肝癌患者早期多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出现临床症状及体征时多数已属中晚期。肿瘤侵犯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时,可出现临床表现,因此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同时,要治疗阻塞的肝静脉、下腔静脉,否则不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我们介入治疗的6例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 6例,男 4例,女 2例,年龄45~58岁,平均 53岁。主要症状和体征为腹胀、肝脾肿大、胸腹壁静脉曲张、双下肢浮肿、食管静脉曲张等。病史3~6 6 CT Dopple 检查证实为肝右叶巨块型肝癌压迫侵蚀下腔静脉所致,其中 3例肝癌病灶紧贴下腔静脉,使下腔静脉受压、左移变窄、血流受阻,腔内血栓形成;2例肝癌病灶完全包绕下腔静脉并侵蚀静脉壁使下腔静脉呈完全梗阻状态;1例肝癌突入下腔静脉造成阻塞(图 1)。下腔静脉狭窄阻塞长度2~6cm不等。本组 6例均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表现。
 
 
1.2 主要操作技术
全部病例均经右股静脉穿刺插管行下腔静脉造影,以明确下腔静脉狭窄阻塞段长度、部位,有无血栓形成、肝静脉通畅情况,制订介入治疗方案。在开通狭窄闭塞的下腔静脉之前均先经导管直接接触到阻塞部位进行溶栓,以防血栓形成开通下腔静脉后引起肺栓塞。尿激酶用量为 25 u,在 40min内注完。其中有 2 例下腔静脉完全梗阻病例溶栓后呈部分通畅,提示下腔静脉是在狭窄基础上有血栓形成;另 4 例溶栓后下腔静脉阻塞未见明显改善,提示下腔静脉阻塞主要是肿瘤压迫侵蚀所致。所有病例均在单弯导管引导下将超滑导丝通过狭窄阻塞的下腔静脉,通过导管将长 260cm 的超硬导丝先端置于上腔静脉,应用直径为 1.5~2.0cm 的球囊扩张阻塞的下腔静脉,最后根据下腔静脉病变长度植入直径为2.5cm 的国产 7 形支架。支架长度以能跨越狭窄阻塞段为宜,必要时增加支架(图 2)。术后7d 内静脉滴入肝素10000u/d,并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利尿药等。对于肝癌的经肝动脉栓塞(TAE)治疗待临床症状好转后进行。
 
  • 上一篇 :节段性狭窄闭塞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
  • 下一篇 : CT导引下微创清除术与高压氧联合治疗脑出血的研究
  •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