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介入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2007-01-24 22:25:20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黄宇春  1张月香  2严峰

1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南通 226006

2江苏省南通市中心血站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5%~10[1]。至今仍占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其中难治性产后出血虽然发生率低,但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传统的方法是髂内动脉结扎术或子宫切除术,此术式常不能被育龄妇女接受。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使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成为可能,并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本院自2004年开始采用血管介入技术--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1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00404月至200512月,因各种原因产后出血保守治疗无效(经药物、按摩子宫、清宫、宫腔纱条填塞等)行介入栓塞治疗12例。年龄2335岁,平均27.4岁。初产妇8例,经产妇4例。自然分娩5例,剖宫产7例。妊高征5例,肝功能异常2例。宫缩乏力7例,产道血肿1例,胎盘部分植入2例,胎盘早剥合并DIC 2例。出血量在15002000ml 9例,>2000ml 3例。

  2. 方法

  对休克、DIC患者在补充血容量、抗休克、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的同时,在右侧腹股沟韧带股动脉搏动最强点穿刺,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右侧股动脉穿刺术,然后将4.0F5.0 Fcobrn导管插入子宫动脉,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监视下,注入制好的明胶海绵颗粒对出血之血管进行栓塞,至监视下出血的动脉已栓塞,造影剂不外溢;以同法进行另一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栓塞,退出导管,穿刺点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术后平卧1224小时,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发症予以对症处理。

  • 上一篇 :放疗与基因疗法组合使用治疗前列腺
  • 下一篇 : 推论原则和循证医学证据:近期介入治疗临床试验的启示
  •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