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CT导引经皮经椎弓根穿刺胸、腰椎体活检术
来源: 2007-12-21 21:46:03

随着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椎体病变的检出率很高,但其定性诊断仍较困难.有学者[1-3]报道在X线、CT导引下经椎弓根穿刺椎体病变有较高的确诊率.我院近4年来在X线、CT导引下行椎体活检26,现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20019 ~200510,我院对26例椎体病变患者进行穿刺活检.其中腰椎22例(6例用X线导引,16例用CT导引),胸椎4(CT导引),男性15,女性11,年龄38~70,平均年龄52岁。

12仪器设备

121导向设备

DSA:德国西门子生产大C臂(ANG10STARPTUS 1250mA

CT:德国西门子生产四排螺旋CTSOMTOM

122穿刺针

美国COOK公司Ackemann骨活检针(14G),QC弹道式活检枪(14G-15-20T14G-9-20T16G-15-20T16G-9-20T);COOK MurphyII骨穿刺活检针(13G,内蕊为棱形,外套为环锯形)。14G16G套管针。

13 操作方法

131术前准备

1311影像学检查、全部患者术前必须有X线平片、CT扫描,必要时要行CT增强或MRI检查,以明确病变部位、椎体受累程度,以及病变与周围神经、血管的关系。

1312其它检查,全部患者术前必须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心电图,如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以及有重度心电图改变者,应视为穿刺手术禁忌征。

1313术前谈话。所有病例均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穿刺活检的目的,活检的操作过程,以及其可能发生的危险性及并发症(包括病理检查没有结果而不能达到活检目的),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字后才行操作。

132 操作过程

1321  CT导引穿刺

胸腰椎均采用经椎弓根入路穿刺。患者取俯卧位,对病变椎体进行常规CT扫描,选择病灶明显,椎弓根显示清晰的层面,用自制的栏栅进行定位。在椎体及其椎弓根病变破坏明显的一侧选择最佳穿刺点,并作标记,使穿刺点与病灶部位连线通过椎弓根,精确测量进针距离及进针角度。常规消毒、铺巾,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选用合适的穿刺针进行穿刺,当穿刺针触及骨质时针尖应位于相应椎体的椎弓根处,再次扫描,并调整好进针方向,使针尖在椎弓根内行进,直达椎体内的病变处。利用不同的进针深度在不同点取材数次(2~3次),所得标本用10%甲醛固定后送病理检查,如病变为液性,可取骨渣和抽取液涂片送检。拔针后包扎伤口,观察0.5~1h无特殊不适后离开机房。

1322 X线导引穿刺

病变范围比较广的腰椎病变可用X线导引穿刺。进针路线为经椎弓根穿刺。其操作较CT导引穿刺简便,且费用低。取病灶明显侧的椎弓根外侧缘中点并向外侧旁开约1.5~2.5cm处为皮肤穿刺点. 穿刺时穿刺针与人体矢状面呈15 º~20º角,当穿刺针头端抵达椎弓根外缘时正好有触及骨质感,调整好角度缓慢进针,当针尖达椎弓根内侧缘或略偏内时,侧位透视针尖位于椎体后缘。继续进针到达椎体内的病灶,然后根据不同深度进行多点取材。

2.结果

本组26例,全部按椎弓根穿刺活检,刺中率100%24例获得明确病理诊断,诊断率为93.2%24/26),其中转移癌8例,原发性恶性骨肿瘤9例(骨髓瘤4例,恶性淋巴瘤2例,余3例见恶性肿瘤细胞)。良性骨肿瘤5例(骨巨细胞瘤3例,神经鞘瘤2例),结核2例。本组26例经椎弓根穿刺,在术中及术后,未见明显损伤神经、血管的并发症以及未见气胸等其它并发症。

  • 上一篇 :小儿腹部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
  • 下一篇 : 介入栓塞在舌面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
  •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