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剂及造影技术的发展概况
来源: 2005-08-22 18:47:54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郭亚男 综述
刘望彭
 审校
山西医科大学笫一临床医学院影像系,山西 太原 030001

超声造影(ultrasonic contrast)又称声学造影(acoustic contrast),是利用声学造影剂使后散射回声增强,明显提高超声诊断的分辨力、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技术。自1968年Gramiak和Shah[1]首先提出心脏血管超声造影法以来,超声造影已有30余年的历史,本文就超声造影剂的研制进展、造影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做一综述。

  一、超声造影成像的基本原理
  即利用与人体软组织间回声特性明显不同,或声特性阻抗显著差别的气体微泡造影剂注入体腔内、管道内或血管内,从而使所在部位的回声增强,即提高了图像的信噪比。                                                      

二、超声造影剂的发展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超声造影剂,根据基本结构大致可分为无壳膜和有壳膜两大类。其中有壳膜类依据微泡内所含气体不同又分为含空气和含惰性气体两种。

  1.第一代游离气泡型造影剂
  因难以通过肺循环,故仅用于右心系统(右房、右室)显像。

  2.第二代微气泡造影剂
  即含空气的微泡。包裹造影微泡气体的材料有蛋白质、脂质体、半乳糖、表面活性剂等。典型代表有:
  (1)Albunex:是世界上第一个能通过肺循环的商用造影剂。经静脉注射可增强左室内膜边界的识别,缺点是经静脉途径难以见到明确的心肌声学增强显影,需经冠脉内注射才可了解心肌血流灌注。
  (2)Levovist:德国Schering公司生产,由半乳糖及棕榈酸盐组成,注射入血后可自由通过肺、心及其后的微循环。主用于经静脉左室声学造影。但近年有学者报道经静脉注射Levovist,结合间歇触发成像及能量多普勒技术可观察到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显像[2,3]
  ﹡此类造影剂的缺点:
  ⑴ 仅获得爆破时的瞬间图像,无法详细分析、比较心肌或肿瘤造影的改变;
  ⑵ 破裂微泡使超声能量损耗,无法检测深部组织(检测深度<120mm);
  ⑶难以鉴别诊断高回声病灶及小血管的肝肿瘤;
  ⑷ 降低帧频[4]

  • 上一篇 :医院民营化潮流对医疗器械市场影响
  • 下一篇 : 电子耳蜗植入术前MRI成像技术参数的选择
  •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