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胆汁的方法探讨及临床价值
来源: 2007-04-17 18:37:22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功能科

孙医学  张学珍  刘会春

 

  超声引导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已经被临床证实为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前减轻黄疸与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并被广泛使用[1]。本研究中对46例肝外阻黄患者行PTBD术,并探讨其操作方法及临床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20014月至20063月对我院住院肝外阻黄患者46例行47PTBD,男21例,女25例,年龄3886岁,平均年龄62岁。46例经B超、CTMRI诊断为恶性肿瘤引起肝外阻黄,28例经手术证实,4例经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其中胰头癌11例,肝总管癌17例,胆总管癌8例,壶腹癌5例,胆囊癌侵犯肝外胆管3例,原发性肝癌侵犯肝总管2例。

  仪器采用日立20003.5MHZ普通探头。采用16G深静脉穿刺针,长20cm,导丝直径9mm,80m8F可撕鞘管,20cm,8F扩张管,25cm,可膨胀引流管7F

  超声检查后,确定穿刺定位点(一般右侧在腋前线78肋间),消毒并做局麻后,用刀片做一小切口,深静脉穿刺针在探头的引导下,进入所需放置胆管处,可见胆汁流出或抽出胆汁后退出针芯放入导丝,至远端胆管内(一般尽可能放置近肝总管处),然后,退出穿刺针,将可撕鞘管套在扩张管上沿导丝插入肝内至胆管内(B超监视下),扩张管不动,再将可撕鞘管前进5cm至胆管内,退出扩张管可见胆汁流出,将膨胀引流管沿导丝放入至胆管内,抽出导丝,见胆汁流出后,打开膨胀开关相对固定后,退出可撕鞘管至皮肤外撕开即可,接上引流袋。

二、结果

  46例患者中成功置管引流的45例,1例由于外力作用脱落而行第2PTBD1例由于直接置入肝总管而造成肝脏贯穿出血未成功。46例共行47PTBD,穿刺胆管直径621mm,平均13.5mm。成功率97%。

  术后,45例成功行PTBD的患者1周后黄疸明显减退者42例(占93%),每日胆汁引流量约100600ml,1周后总胆红素下降100300umolL2例无明显减退者每日胆汁引流量40100ml(其中1例由于患者伴有慢活肝病症)

 

  • 上一篇 :超声检测颈动脉在心脑血管病变中的
  • 下一篇 : 心脏肿瘤的超声心动图评价
  •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