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谷歌微软如何布局移动医疗
来源: 2015-09-17 11:18:58

不久前,艾瑞发布了《2015年中国在线医疗行业研究报告》,从2010年开始,在线医疗便开始呈现几何级增长态势,仅2014年的投资就有119笔,2015年上半年的投资额业已超过2014年的投资总额。而其中,除了资本市场对在线医疗的追捧,科技巨头们也对在线医疗虎视眈眈。

其实,国外的科技巨头们对移动医疗蓄谋已久,并在几年前就搞起了“军备竞赛”。那么他们是如何一步步向医疗领域进军的,对国内的移动医疗从业者又有何启示?编辑综合各方资料,与大家分享谷歌、微软、苹果在医疗行业的投资布局。

 

3

智能硬件,切入移动医疗的第一步

尽管谷歌、IBM等在五年前就开始在基因技术、超级计算机等方面切入医疗领域,而真正撬开移动医疗大门的非智能硬件莫属。

先从谷歌来说。

20124月,轰动全球的谷歌眼镜正式发布,次年7月完成了谷歌眼镜在医疗领域的首次应用,Pristine等宣布为谷歌眼镜开发医疗应用。

20138月,谷歌收购了一家名为WMMLabs的智能手表公司,并于20143月正式发布了可穿戴设备操作系统——Android Wear

20147月,谷歌宣布与瑞士诺华制药联合开发智能隐形眼镜。

20149月,谷歌收购了生物技术公司Liftlabs,生产电子勺子,以帮助帕金森患者“正常吃饭”。

20152月,谷歌X再战可穿戴设备,推出了医用测癌腕套。

20156月,谷歌在年度开发大会上发布了“提花计划”,进军智能服装领域。

当然,微软也丝毫没有懈怠。

20139月,微软在发布自己的新一代游戏娱乐主机Xbox One,同时上线了Xbox Fitness个人体感健身服务。

201410月,微软发布了自己的智能手环产品Microsoft Band,配置了10个智能传感器,可以让用户24小时佩戴,实时监测用户的睡眠以及锻炼时的心率、卡路里燃烧等数据。

201411月,媒体报道微软在研发一款旨在帮助盲人和弱视群体出行的头戴式耳机,为盲人提供导航服务。除此之外,还有一款为盲人和弱视群体打造的名为Alice Band 的腕带。

20151月,微软发布了MicrosoftHoloLens 全息眼镜。

相比,苹果的布局可谓未雨绸缪。

早在2006年,苹果就与Nike合作推出Nike+ iPod产品,将可放置在鞋中的传感器与iPod进行连接,监测运动状况。

2013年给推出的iPhone 5S,苹果增加了一个M7芯片,可持续监测各种传感器的数据,例如加速度计、陀螺仪、电子罗盘等。

201410月,苹果再次和Nike合作开发健康追踪类产品,并和FitbitsJawbone等运动手环厂商达成合作。

20153月,万众期待的AppleWatch正式发布,虽然经受了一些质疑,但Apple Watch仍是最成功的可穿戴产品之一。

2013年开始,国内也出现了一大批智能硬件创业者,智能手环、智能秤、智能血压计等产品层出不穷,鸡肋的产品功能却屡屡被报以诟病。不同的是,谷歌、微软、苹果等并未止步于此。

20146月,谷歌推出了健康追踪应用开发平台——GoogleFit,为第三方健康追踪应用提供收集数据、存储数据的API。从最新版本的功能来看,提供的运动包括羽毛球、篮球、足球、健美体操、冰壶、击剑、远足、跳绳、滑冰、跆拳道、水球、赛艇、沙滩跑步、冲浪、排球、瑜伽等,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20156月传出了谷歌正测试StudyKit的消息,试图打造一个理想的人类健康图谱。

同样,微软也上线了自家的Microsoft Health,可以把不同的健康和健身设备中搜集的数据进行整合,并安全的存储在云端。用户也可以把已经存储在微软健康平台云端的数据与自己在不同的设备中获取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为开发者提供APP以及开放API等整套设施。而早在2007年,微软便发布了个人健康管理平台HealthVault,让用户线上维护自己的健康记录。

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还是苹果的HealthKit,和GoogleFitMicrosoft Health一样,HealthKit也是一个面向第三方的开放式软件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相关硬件获取体能生理数据,并通过HealthKit进行分析。截止目前,苹果已经与美国十多家顶级医院达成了合作,让医生通过苹果自带的健康系统对慢性病患者进行指导,在发病前及时给予健康建议。而后,苹果又将HealthKit大规模接入医院电子病例,在医疗领域进一步渗透。

对于国内有数据没服务的智能硬件产品,以及尚未完善的第三方开发平台而言,国外的科技巨头提供了一个范例,在中国也应有本土化的服务出现。

融合医疗服务,国内移动医疗缺失的一环

对国内移动医疗行业来讲,智能硬件和类似HealthKit的平台并不难实现,但医疗服务和智能硬件产品及数据的融合却出现了严重的短板。不管是BAT还是移动医疗创业团队,死磕O2O成为普遍的现象,殊不知医疗服务也是移动医疗的重要一环。

我们不得不佩服谷歌的高瞻远瞩和责任感,从2007年开始,谷歌X的生命科学团队便开始了对基因技术的探索,并在医疗大数据和药物研发上颇有建树。而让用户直接受益的还是谷歌在医疗服务上的探索,谷歌相继投资了基层医疗创新服务公司One Medical、远程医疗平台DoctorOn Demand,并和奎斯特诊断公司联手。换句话说,在未来,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硬件获得生理数据,通过谷歌的健康管理平台发送给在线预约的医生,或进行远程诊断服务。而医生之间也有一个可以互相交流的平台。

2006年微软收购了医疗数据库软件Azyxxi,首次进入医疗信息技术领域。2009年,微软又收购专注于医疗保健行业的软件厂商Sentillion,和微软的Amalga UIS系统相结合,让医护行业的专业人士更容易获得各种IT应用程序和病人资料,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另外,微软还通过创投加速器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了医疗创业团队,其中不乏中国和以色列的优秀项目。

苹果通过HealthKit与美国10多家顶级医院达成了合作,在今年四月份又全面开放了ResearchKit,协同HealthKit全面进军互联网医疗服务。一个积极的信号是,苹果在今年四月份和IBM冰释前嫌,并和强生、美敦力等达成合作协议,把来自Watch的健康数据交给医生和保险公司,并为髋关节置换和糖尿病患者创建个性化治疗方案。可以预见,在不久之后苹果将加大和医院的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多样的移动医疗服务。

在国内不缺少优秀的移动医疗APP,不缺少各式各样的移动医疗机构,也不缺少出色的医药企业,当然还有更多健康相关的创业团队。但如何结束各自为战的时代,通过数据和服务融合为用户提供更真实有效的移动医疗体验,或许在政策上有很大的限制,在利益分配上有不小的挑战,却正是留给科技巨头们的一个使命。

在中国,不少公司把硅谷巨头们的布局奉为圭臬,或许在移动医疗的布局上,国内的科技大佬们真的需要去取取经。

  • 上一篇 :家门口就有优秀全科医生?
  • 下一篇 : 创新·信实·惠众 西门子参展第74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
  •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