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与高质量的完美结合-- 影像新 CT 时代
来源: 2015-11-12 15:56:52

在影像诊断领域,CT 成像广泛应用于包括心血管、肺部、腹部等多个系统多个脏器在内的疾病诊断,其高空间分辨率与高时效性特点极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与便捷性。然而,CT 成像却因其所具有的电离辐射而成为专家及患者一直以来的担忧。因此,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降低 CT 辐射剂量已经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

优化扫描参数(如降低管电流、降低管电压以及增大螺距等)可降低辐射剂量,然而受传统 CT 图像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重建技术的限制,过多地降低 辐射剂量会导致 CT 图像质量下降,从而影响疾病诊断。

随着联合迭代重建技术(Hybri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HIR)的发展,低剂量 CT扫描逐步走入临床实践,既能更有效地降低 CT 扫描辐射剂量,又能保证图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但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均属于部分迭代,对 CT 系统、X 光焦点、光路等模型依然过于简化,因此噪声降低和图像质量改善程度有限,无法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

相较于部分迭代技术所遇到的低剂量与高质量相制约的瓶颈,更为高级的全模型迭代技术则可冲破瓶颈,不仅可允许更进一步的剂量降低,同时在低剂量条件下仍可大幅度降低噪声并提高图像质量。

然而,全模型迭代技术因其基于完整模型,必须在原始数据域与图像域均进行前向后向重建,所以迭代次数会显著增加,并由此导致重建时间延长。事实上,早期模型迭代技术受制于重建时间,并不能真正应用于临床。

获得更加清晰的 X 线影像和更低的辐射剂量变成了不可兼得的鱼与熊掌。但 CT 成像对「低剂量与高质量的完美结合」的追求却从不曾止步,无论是 CT 探测器的更新换代,迭代重建算法的改进,还是精益求精的系统优化,都是为这一永恒追求的付出的艰辛努力。

2015 年春,飞利浦 iCT Elite FHD 正式发布,发布会上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梁长虹教授及其团队和飞利浦医疗中国影像研究学院 CT 临床科学家团队共同合作开展了最新一代全模型迭代技术(IMR)应用于心血管和腹部 CT 成像的一系列研究。

梁教授等首先通过动物模型对 IMR 在低管电压条件下冠脉成像的适用性展开研究,该研究设计在大幅降低成像剂量的前提下,不仅关注了冠脉成像的整体图像质量,同时还着重评估了冠脉中远段细小分支的显示质量。此外,梁教授及团队成员还将 IMR 应用于不同剂量条件下的肝脏成像,并探讨了 IMR 本身的不同设置对肝脏图像质量的影响。


该研究的结果不仅验证了 IMR 能够突破部分迭代技术在低剂量与高质量相制约上的瓶颈,能在更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提高图像质量,同时还发现了 IMR 的一系列不同于部分迭代及早期模型迭代的技术细节,如 IMR 在显示小病变和组织分辨能力较早期模型迭代显著提高,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信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同时 IMR 相较既往的迭代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可针对不同组织器官采用不同的重建方式,可兼顾低对比分辨度与高空间分辨率显示,这将极大有利于根据临床需求获取不同临床特征的图像。针对 IMR 的不同重建设置进行的研究,梁教授给出了 IMR 应用于肝脏成像的最优重建设置的推荐。

梁教授关于 IMR 技术的一系列研究深入探讨了模型迭代平台的技术细节与科研应用,而其研究成果也相继被 SCI、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收录,并连续两年在欧洲放射学协会年会 (ECR) 上发布,引起了业内的热烈反响。

最新一代全模型迭代技术突破了传统图像质量上的限制,更好地解决了扫描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重新定义了 CT 影像的组织分辨能力及临床应用范围,并最终实现了「低剂量与高质量的完美结合」。

 

  • 上一篇 :Nat Methods:高端成像技术让癌细胞
  • 下一篇 : 综述:透过「超声之眼」看新生儿肿大阴囊
  •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