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进口门槛降低 国企抱怨
来源: 2007-12-17 17:35:56
 
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为主题的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1212日在北京正式开幕。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继续作为两国元首的特别代表共同主持这次对话。
12日下午,中美双方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一口气签下14个协议和备忘录,横跨高技术贸易、食品与饲料安全、药品医疗器械安全、节能和环保产品认证、投资贸易促进、生物燃料能源、农业、环保、医疗、旅游等多个领域。这些协议和双方发布的文件显示,美国收获颇丰,尤其在市场准入方面,获得了中国在猪肉、农产品、医疗器械、电信服务、政府采购方面的优惠措施和承诺。中美两国还确认,将把美国列为旅游目的地国,促进中国游客组团赴美。预计这些政策,将有力促进美国对中国的出口。
中美政府在市场准入方面的谈判,一直是跨国公司最感兴趣的部分。1212日,GE(中国)医疗集团市场部总经理曹承治松了口气。此前的11日,中美政府达成共识,考虑到质检总局出台的<进口医疗器械检验监督管理办法>(95号文)给医疗器械进口商增加的负担,暂不实施该办法。其中,按照<进口医疗器械检验监督管理办法>(95号文),中国将对进口的医疗器械实行风险评定管理,并且对进口单位评级,要求所有进口的医疗器械按照其风险等级和进口单位等级,必须进行现场检验和监督检验,其中,大部分产品要求年批次现场检验率不低于50%。该办法强调,如果销售、使用未经检验或不合格的进口医疗器械,一经查出,将受到法律惩罚。新的办法原定于2007121日生效实施。95号文公布之后,立刻引起外资企业抱怨,认为过程太过繁琐,有保护民族企业之嫌。1130日,就在95号文正式实施前一天,质检总局发出通知,宣布暂缓实施<进口医疗器械检验监督管理办法>,将对有关操作规程进行完善。1211日,中美双方再次确认,这一办法暂不实施。这对我们来说当然是一个好消息,我们欢迎中美政府达成促进两国贸易的协议。曹承治说。
密集的高官会晤和协议让年终的中美经贸关系得到了有效的缓和。中国政府承诺说,将进一步修改减少现有对进口医疗器械的检验手续。据统计,美国每年向中国销售7.13亿美元的医疗器械,美国公司们抱怨说,他们每年花在检验上的钱多达数千万。美国政府在中美商贸联委会后的公报中表示,中美新的协议将替这些公司省下不少检验费用。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行业部主任张林鹏则否认95号文的暂不实施,是对国内企业的不公,他说,由于此前中国并没有相关的规定,所以市场不会因为一个没有实施的条例发生任何变化。但是中国的企业却抱怨说,政府对于国内企业监管加强的同时,对进口产品监督却没随之变化。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国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关停了300多家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11日签署的<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合作协议>可能将部分担负起对进口产品加强监管的功能。
按照这一协议,中美将对对方制定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互相监督。中方对向美国出口的企业全部登记,而美方也必须向中方提供所有企业生产、批准、警告或者不良事件的信息。在首批中方指定的8种产品中,包括两种产品和人工晶体、心脏起搏器等两种医疗器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表示,这里面囊括了目前美国对中国出口量最大和风险最高的产品。
 
  • 上一篇 :携手蓝韵共赢中国-蓝韵在全国各地举
  • 下一篇 : 我国首部《介入治疗规范技术草案》拟明年推出
  •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