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胶质瘤—少突胶质瘤(Oligodendroglioma)
来源: 2009-11-18 17:19:20

      少突胶质瘤(Oligodendroglioma)占颅内肿瘤的1.3%~3.8%,占胶质细胞瘤的6%,是颅内最易发生钙化的脑肿瘤之一。发病高峰为30~40岁,男女之比为2:1。分为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间变(恶性)少突胶质细胞瘤,肿瘤多位于大脑半球脑白质内(绝大多数位于幕上,占95.91%,额叶最多见,其次为顶叶和颞叶),浸润范围广泛,恶性者核分裂现象常见,个别可见肿瘤细胞随脑脊液播散。
    【临床要点】
     1)     肿瘤生长缓慢,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为2~3年。
     2)     癫痫为最常见的症状,约占52%~79%,并常以癫痫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因此而被误诊,待出现高颅压才发现肿瘤,出现较晚的颅内压增高见于约50%患者。
    3)     精神症状常见于额叶肿瘤,尤其是广泛浸润者,以情感异常和痴呆为主。
    4)     肿瘤侵犯大脑皮层运动和感觉区可出现相应的表现。
    【影像表现】
     X线:平片见肿瘤钙化斑多呈条带状或点片状,约占34%~70%。
      CT:
     1)     CT平扫多为混杂密度灶,边缘不甚清楚。
     2)     特征性表现为瘤内有弯曲条带状、斑块状或不规则状高密度钙化斑,钙化发生率为70%左右。
     3)     瘤内有时可见低密度影为囊变区,发现稍高密度影为出血。
     4)     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呈轻到中度强化。无或轻度瘤周水肿,占位效应轻。
    5)     恶性者强化和瘤周水肿均明显,而钙化少。
     6)     鉴别诊断:①脑膜瘤:典型者钙化为砂粒样,且具有广基征和骨质改变等征象。②单发结核瘤钙化特征是较局限和孤立。

                                文章来自:影像园
 

  • 上一篇 :心包脂肪垫的X线表现与鉴别
  • 下一篇 : X(γ)射线SFR并AA、SS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 分享到

    相关信息